殲-5是中國制造的第一種噴氣式戰斗機,是沈陽飛機公司仿制前蘇聯米格-17φ戰斗機而成的產品。主要用于晝間截擊和空戰,部分型號裝有雷達,具備夜戰能力。殲-5共生產767架,是中國第一批自主生產的主力戰機。
殲-5是第一代噴氣式戰斗機,采用單座、單發、機頭進氣、后掠式中單翼布局。后掠角45°,雙梁結構。機翼內側有后退式襟翼,起飛和著陸可放下不同角度。機翼外側是副翼,偏轉角范圍為±18°。機翼根部有起落架艙,主起落架收在機翼的兩個艙內。
機身全金屬半硬殼式構造,外形為圓形截面的流線體。圓形機頭進氣道。機身后部裝有可操縱的減速板。
尾翼垂直尾翼分成上下兩段,下段固定在后機身的承力斜框上,上段可拆卸。垂尾后掠角為55°41′。垂直尾翼后緣是方向舵,轉動角度為25°。水平尾翼后掠角為45°,安裝在垂直尾翼下段頂部,其后緣的升降舵,向上可轉動32°,向下為16°。
起落架前三點式起落架,均為單輪。前起落架收入前機身下部的輪艙內,主起落架收入機翼內。主起落架裝有緩沖器,前起落架裝有減震器和減擺器。主輪輪胎壓力為8.34×105帕(8.5公斤/厘米2)。
座艙密封式單人座艙,應急時艙蓋可拋掉。座椅是可彈射的,可以保證飛行員在緊急時迅速安全地脫離飛機。
系統操縱系統為硬式操縱。副翼調整片和升降舵調整片為電操縱。液壓系統用于收放起落架、襟翼、減速板、可調噴口和操縱副翼。冷氣系統用于剎車、密封座艙、應急收放起落架和應急剎車等。
動力裝置裝一臺WP-5型離心式噴氣發動機,帶加力。最大推力25.50千牛(2600公斤),加力推力33.15千牛(3380公斤)。機內燃油1170千克,外掛兩個400升副油箱。
機載設備超短波指揮電臺、無線電羅盤、無線電高度表、信標接收機、敵我識別器、護尾器、測距器等。
武器機頭左側下方裝兩門23毫米機炮,機頭右側下方裝一門37毫米機炮。備彈量為200發。機上裝有光學半自動瞄準具,有兩具照相槍。左、右翼下可各掛一顆100~250千克的炸彈。殲-5的最主要的空戰武器是三門固定機炮。這一機炮火力配置偏向于攔截敵方大型飛機,例如轟炸機的任務,這與當時美蘇空中力量對比的現狀是相吻合的。盡管有很多分析和網絡言論認為這一火力配置優于當時美國空軍戰斗機使用的四到六挺12.7毫米機槍的配置,但在實際作戰中,這三門火炮與美軍戰斗機的火力配置相比,在空戰中存在以下缺陷:一,美軍戰斗機,例如F-86擁有當時最為先進的火控系統,例如非常出色的光學瞄準具和相關的火力計算設備,很大程度上彌補了槍彈威力上的缺陷;二,殲-5火炮威力雖大,備彈量卻相當于美軍戰斗機要低得多,不利于進行爭奪空優的作戰;三,三門火炮的彈道性能差別很大,導致炮彈散布過大,射速也過低,這使得與敵方飛行速度快的戰斗機交戰時效能大大低于攻擊大型飛機時的效能。